3773考试网
 3773考试网 - 中考 - 各省中考 - 湖南中考 - 岳阳中考 - 正文

2017岳阳中考数学考试大纲模拟试题及答案

来源:3773考试网 2017-5-19 11:03:48

数  学
第一部分  考试说明

2017岳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补充材料》的通知.rar


初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终结性考试。2017年初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应以素质教育为指南,注重基础性、实战性和全面性,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、思维特点、数学背景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,面向全体学生,使具有不同认知特点、不同数学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正常表现自己的学习状况。引导教学,摒弃“死记硬背”、“题海战术”,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,结合我市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,特作如下说明:
Ⅰ.考试范围
数学学科考试以教育部颁布的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(2011年版)》为依据,以其规定的“课程目标”与“课程内容”为考试范围.
Ⅱ.考试内容和要求
(一)考试内容
 初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应以《数学课程标准》所规定的四大学习领域,即数与代数、图形与几何、统计与概率、综合与实践的内容为依据,主要考查学生在知识技能、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三个方面的发展状况。
1.知识技能
    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,理解有理数、实数、代数式、方程、不等式、函数;掌握必要的运算(包括估算)技能;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,掌握用代数式、方程、不等式、函数进行表述的方法。
探索并掌握相交线、平行线、三角形、四边形和圆的基本性质与判定,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和基本的作图技能;探索并理解平面图形的平移、旋转、轴对称;认识投影与视图;探索并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,能确定位置。   
体验数据收集、处理、分析和推断过程,理解抽样方法,体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;进一步认识随机现象,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的概率。
参与综合实践活动,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、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。
2.数学思考
通过用代数式、方程、不等式、函数等表述数量关系的过程,体会模型的思想,建立符号意识;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、确定物体位置等过程中,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;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,初步建立几何直观。   
了解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,发展建立数据分析观念;感受随机现象的特点。
    体会通过合情推理探索数学结论,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,在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中,发展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能力。
能独立思考,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。
3.问题解决
    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,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,增强应用意识,提高实践能力。
    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,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,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。
(二)考试要求
  知识技能要求:
 (1)了解: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;根据对象的特征,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。
 (2)理解:描述对象特征和由来,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。
 (3)掌握:在理解的基础上,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。
 (4)运用: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,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。
 过程性要求:
 (5)经历: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,获得一些感性认识。
 (6)体验: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,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,获得一些经验。
 (7)探索: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,理解或提出问题,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,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,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。
Ⅲ.考试的题型结构和试卷难度
(一)试卷题型结构
2017年岳阳市初中毕业数学学科学业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,试卷满分为120分,考试时量为90分钟,总题量为24道小题。试卷包含有填空题、选择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,题量、分值、比例分别为:选择题8道小题,每小题3分,共24分,占分比例为20%;填空题8道小题,每小题4分,共32分,占分比例为27%;解答题8道小题,其中2道小题每题6分,4道小题每题8分,2道小题每题10分,共64分,占分比例为53%。解答题包括计算题、证明题、应用性问题、实践操作题、拓展探究题等不同形式。命题时应设计结合现实情境的开放性、探索性问题,杜绝超出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试题出现在试卷中,杜绝人为编造的繁难计算题和证明题。
(二)试卷难度
 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、中档题和较难题。难度值为0.70以上的试题为容易题,约占70%;难度值为0.60~0.70之间的试题为中档题,约占15%;难度值为0.35~0.60之间的试题为较难题,约占15%。试卷的总体难度系数控制在0.75左右,
Ⅳ.考试的内容分配和覆盖面
 (一)考试内容比例
 1. 各能力层级试题比例:了解约占10%,理解约占20%,掌握约占60%,灵活运用约占10%.
 2. 各知识板块试题比例:数与代数约占50%,空间与图形约占35%,统计与概率约占15%。
    (二)考试内容覆盖面
 考试内容覆盖面要求达到《数学课程标准》所规定考查内容的80%。计算器的应用暂不作为考试内容。
  附具体内容与考试要求细目列表
 (表中“考试要求”栏中的序号和“Ⅱ.(二)”中的“考试要求”规定一致)
具  体  内  容 知识技能要求 过程性要求
 (1) (2) (3) (4) (5) (6) (7)
数  与  式 有理数的意义,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  √     
 相反数、绝对值的意义  √     
 求相反数、绝对值,有理数的大小比较   √    
 乘方的意义  √     
 有理数加、减、乘、除、乘方及简单混合运算(三步以内为主),运用运算律进行简化运算   √    
 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   √    
 平方根、算术平方根、立方根的概念及其表示 √      
 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,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(对应的负整数)的立方根,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立方根   √    
 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,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 √      
 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   √    
 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   √    
 近似数的概念 √      
 在解决实际问题中,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,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   √    
 二次根式、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 √      
 二次根式(根号下仅限于数字)的加、减、乘、除简单运算   √    
 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(不要求分母有理化)   √    
 用字母表示数,列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   √    
 代数式的实际意义与几何背景  √     
 求代数式的值   √    
 整数指数幂及其性质 √      
 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(含计算器)   √    
 整式的概念(整式、单项式、多项式)  √     
 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   √    
 整式的加、减、乘(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)运算   √    
 乘法公式的推导及简单计算   √    
 乘法公式的几何背景 √      
 因式分解的概念 √      
 用提公因式法、公式法(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)进行因式分解(指数是正整数)   √    
 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 √      
 约分、通分   √    
 简单分式的运算(加、减、乘、除)   √    





式 估计方程的解     √  
 等式的基本性质   √    
 一元一次方程及解法   √    
 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解法   √    
 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(方程中分式不超过2个)及解法   √    
 一元二次方程(数字系数)的解法(配方法、公式法、因式分解法)   √    
 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   √    
 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(不要求应用这个关系解决其他问题) √      
 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(组)并解决实际问题   √   √ 
 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,检验方程(组)的解是否合理   √    
 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   √    
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   √    √
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   √    
 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(组)组成的不等式组   √    
 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(组)的解集   √    



数 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的分析   √    
 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       √
 常量、变量的意义 √      
 函数的概念及三种表示法 √      
 简单函数及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,函数值   √    
 使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,刻画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   √    
 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,对变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讨论   √    
 一次函数的意义及表达式   √  √  
 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   √    √
 正比例函数  √     
 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   √    
 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   √    
 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   √    
 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及表达式   √   √ 
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   √    √
 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   √    
 二次函数的意义及表达式  √    √ 
 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   √    
 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、开口方向及其对称轴   √    
 用二次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   √    
 用二次函数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   √    
图形的认识 点、线、面 √      
 比较线段的长短、线段的和、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  √     
 “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”,“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”   √    
 两点间距离的意义,度量两点间的距离  √     
 角的概念  √     
 角的大小比较,角的和与差的计算   √    
 角的单位换算   √    
 角平分线及其性质   √    √
 补角、余角、对顶角的概念  √     
 对顶角相等、同角或等角的余角(补角)相等   √    √
 垂线、垂线段的概念、画法及性质,点到直线的距离  √    √ 
 “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”   √    
 线段垂直平分线及性质   √    √
 同位角、内错角、同旁内角 √      
 平行线的概念  √     
 “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”   √    
 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   √    √
 平行线间的距离 √     √ 
 画平行线   √    
 三角形的有关概念  √     
 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   √    √
 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    √   
 画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、中线、高   √    
 三角形的稳定性 √      
 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   √    √
 全等三角形的概念  √     
 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、对应角 √      
 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   √    √
 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 √      
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   √    √
 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   √    √
 直角三角形的概念 √      
 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   √    √
 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运用   √   √ 
 三角形重心的概念 √      
 多边形的有关概念 √      
 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    √    √
 正多边形的概念 √      
 平行四边形、矩形、菱形、正方形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   √    
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   √    √
 矩形、菱形、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   √    √
 圆及其有关概念  √     
 垂径定理   √    √
 弧、弦、圆心角的关系  √     
 点与圆、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 √      √
 圆的性质,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、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  √     √
 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   √    
 三角形的内心与外心 √      
 切线的概念   √    
 切线的性质与判定   √    √
 弧长公式,扇形面积公式  √     
 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 √      
 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  √     
 利用尺规基本作图  √     
 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  √     
 过平面上的点作圆   √    √
 尺规作图的步骤(已知、求作) √      
图形的变化 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   √    
 基本几何体与其三视图、展开图之间的关系  √     
 直棱柱、圆锥的侧面展开图,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实物模型 √     √ 
 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 √      
 轴对称的概念 √      
 轴对称的基本性质  √     √
 利用轴对称作图,简单图形间的轴对称关系   √    √
 基本图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  √     √
 轴对称图形的欣赏   √    
 平移的概念,平移的基本性质  √     √
 旋转的概念,旋转的基本性质  √     √
 平行四边形、圆的中心对称性 √      
 中心对称、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基本性质 √      √
 轴对称、平移、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  √    √ 
 用轴对称、平移和旋转进行图案设计    √   
 比例的基本性质,线段的比,成比例线段,黄金分割 √      
 图形的相似 √      
 相似图形的性质  √     √
 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及判定,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  √     √
 位似及应用 √      
 相似的应用   √    
 锐角三角函数(正弦、余弦、正切) √      
 特殊角(30、45、60)的三角函数值   √    
 使用计算器求已知锐角三角函数的值,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对应的锐角   √    
 锐角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   √    
图形与坐标 平面直角坐标系;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,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、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   √    
 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   √    
 图形的变换与坐标的变化  √   √  
 在平面上用方位角和距离刻画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   √    
 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图形的运动或者坐标的规律、确定物体的位置    √   
图形与证明 证明的必要性  √     
 定义、命题、定理的含义,互逆命题的概念 √      
 反例的作用及反例的应用  √     
 反证法的含义      √ 
 证明的格式及依据   √    
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   √    
 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   √    
 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   √    
 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   √    
 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   √    
 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   √    
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   √    
 等腰三角形、等边三角形、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   √    
 平行四边形、矩形、菱形、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   √    
统          计 数据的收集、整理、描述和分析,用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统计数据   √   √ 
 抽样的必要性,简单随机抽样 √      
 总体、个体、样本的概念 √    √  
 制作扇形统计图,用统计图直观、有效地描述数据   √    
 平均数的意义,中位数、众数、加权平均数的计算,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  √     
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的表示,方差的计算   √    √
 频数、频率的概念  √     
 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,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   √    
 频数分布的意义和作用 √      
 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,用样本的平均数、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和方差   √   √ 
 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,统计对决策的作用  √   √  
 应用统计知识与技能,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  √     
概    率 概率的意义 √      
 用列举法求简单事件的概率   √    
 通过大量重复试验,可以用频率来估计概率 √      
综合与实践 结合实际情境,经历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,并加以实施的过程,体验建立数学模型、解决问题的过程,并在此过程中,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。     √  
 会反思参与活动的全过程,将研究的课程和结果形成报告或小论文,并能进行交流,进一步获得数学活动经验。      √ 
 通过对有关问题的探讨,了解所学知识(包括其他学科知识)之间的关联,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,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。      √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第二部分  样卷
温馨提示:
1.本试卷共3道大题,24道小题,满分120分,考试时量90分钟;
2.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,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的答题区域内;
3.考试结束后,考生不得将试题卷、答题卡、草稿纸带出考场.

一、选择题(本大题8道小题,每小题3分,满分24分.在每道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,选出符合要求的一项)
1. 下列各数中为无理数的是(     )
A.      B. 3.14       C. -5      D.
2. 下列运算结果正确的是(     )
A.  B.  C.    D.
3. 下列图形中,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(     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 A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B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C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D.
4. 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(     )
  A.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     B.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
C.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         D.菱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
5. 实数a,b,c,d在数轴上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,绝对值相等的两个实数是(     )


A.与       B.与      C.与       D.与
6. 如图,几何体是由底面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圆柱构成的,其俯视图是(     )   A.  B.  C.  D.

7.某班七个兴趣小组人数分别为4,4,5,5,x,6,7. 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5,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(     )
A. 4,5        B. 4,4         C. 5,4       D. 5,5
   8.已知点A为某封闭图形边界上一定点,动点P从点A出    
发,沿其边界顺时针匀速运动一周.设点P运动的时间
为x,线段AP的长为y.表示y与x的函数关系的图象
大致如图,则该封闭图形可能是(  )

  A.  B.  C.  D. 

二、填空题(本大题8道小题,每小题4分,满分32分)
9. 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.
10.因式分解:=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.
11.圆心角是60°且半径为3的扇形面积为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结果保留).
12.从岳阳市交通运输局获悉,作为环洞庭湖地区主要城市,为充分展现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规划愿景和建设成就,从2017年起,岳阳拟投资28亿元规划建设环洞庭湖路。其中,28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元.
   13.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黑、白小球各两个,这些小球除颜色外无其他差别,从袋子中随机摸出一个小球后,放回并摇匀,再随机摸出一个小球,则两次摸出的小球都是白球的概率为         .
   14.如图,等腰直角三角板的顶点A,C分别在直线,上.
若∥,,则的度数为           .
15.《孙子算经》是中国传统数学的重要著作之一,其中记载的“荡杯问题”很有趣.
《孙子算经》记载“今有妇人河上荡杯.津吏问曰:‘杯何以多?’妇人曰:‘家有客.’津吏曰:‘客几何?’妇人曰:‘二人共饭,三人共羹,四人共肉,凡用杯六十五.’不知客几何?”
译文:“2人同吃一碗饭,3人同吃一碗羹,4人同吃一碗肉,共用65个碗,问有多少客人?”设共有客人x人,可列方程为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.
16.如图,AB是⊙O的直径,C,D是⊙O上的点,且OC∥BD,   
AD分别与BC,OC相交于点E,F,则下列结论:①AD⊥BD;  
②∠AOC=∠AEC;③CB平分∠ABD;④AF=DF;⑤BD=2OF;
⑥△CEF≌△BED,其中一定成立的是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.
(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)

二、解答题(本大题共8道小题,满分64分.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、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)
17.(本题满分6分)计算:


18.(本题满分6分)证明命题“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”,要根据题意,画出图形,并用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,写出证明过程,下面是小明同学根据题意画出的图形,并写出了不完整的已知和求证.
已知:如图,∠AOC=∠BOC,点P在OC上,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 
求证:             .
请你补全已知和求证,并写出证明过程.

 

 

19.(本题满分8分)在平面直角坐标xOy中,直线与双曲线的一个交点为A(2,4),与y轴交于点B.
(1)求m的值和点B的坐标;
(2)点P在双曲线上,△OBP的面积为8,求点P的坐标.

 

 


20.(本题满分8分)列方程或方程组解应用题:
目前,步行已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健身方法之一,通过手机可以计算行走的步数与相应的能量消耗.对比手机数据发现小琼步行12 000步与小博步行9 000步消耗的能量相同.若每消耗1千卡能量小琼行走的步数比小博多10步,求小博每消耗1千卡能量需要行走多少步?

 


21.(本题满分8分)在大课间活动中,体育老师随机抽取了七年级甲、乙两班部分女学生进行仰卧起坐的测试,并对成绩进行统计分析,绘制了频数分布表和统计图,请你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:
(1)频数分布表中a =        ,b=        ,并将统计图补充完整;
(2)如果该校七年级共有女生180人,估计仰卧起坐能够一分钟完成30或30次以上的女学生有多少人?
(3)已知第一组中只有一个甲班学生,第四组中只有一个乙班学生,老师随机从这两个组中各选一名学生谈心得体会,则所选两人正好都是甲班学生的概率是多少?

分  组 频数 频率
第一组() 3[来源:学科网] 0.15
第二组() 6 a
第三组() 7 0.35
第四组() b 0.20

 

 


22.(本题满分8分)2016年2月1日,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,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5颗新一代北斗星送入预定轨道,如图,火箭从地面L处发射,当火箭达到A点时,从位于地面R处雷达站测得AR的距离是6km,仰角为42.4°;1秒后火箭到达B点,此时测得仰角为45.5°
(1)求发射台与雷达站之间的距离LR;
(2)求这枚火箭从A到B的平均速度是多少(结果精确到0.01)?
(参考数据:son42.4°≈0.67,cos42.4°≈0.74,tan42.4°≈0.905,sin45.5°≈0.71,cos45.5°≈0.70,tan45.5°≈1.02 )
      
23.(本题满分10分)在△ABC中,AB=6,AC=8,BC=10,D是△ABC内部或BC边上的一个动点(与B、C不重合),以D为顶点作△DEF,使△DEF∽△ABC(相似比k>1),EF∥BC.
(1)求∠D的度数;
(2)若两三角形重叠部分的形状始终是四边形AGDH.
①如图1,连接GH、AD,当GH⊥AD时,请判断四边形AGDH的形状,并证明;
②当四边形AGDH的面积最大时,过A作AP⊥EF于P,且AP=AD,求k的值.

 

 

 

24.(本题满分10分)如图,抛物线与轴交于点A和点B(3,0),与轴交于点C(0,3).
(1)求抛物线的解析式;
(2)若点M是抛物线在x轴下方上的动点,过点M作MN∥y轴交直线BC于点N,求线段MN的最大值;
(3)在(2)的条件下,当MN取得最大值时,在抛物线的对称轴l上是否存在点P,使△PBN是等腰三角形?若存在,请直接写出所有点P的坐标;若不存在,请说明理由.
 

 

 

第三部分  二轮复习建议
1.第二轮复习时间
5月初—5月底
2.第二轮复习形式
第一轮复习是总复习的基础,也是重点,它主要侧重于双基(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)训练。而第二轮复习是第一轮复习的延伸与拔高,时间相对集中,主要集中在中考试题中的热点、难点与核心内容上。二轮复习应侧重于数学能力的培养,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,需进一步巩固基础,构建知识网络,使之条理化、系统化;强化分块综合和专项知识训练,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;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。一般按专题复习,如“方程与不等式的应用”、“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”、“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”、“概率统计专练”、“几何证明与计算”、、“规律探索型问题”、“新定义及阅读理解型问题”、“图形变换与动态问题”、“二次函数综合问题”等问题。
3.第二轮复习策略
(1)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、章、单元为单位,而是以专题为单位,以题型研究为主。
(2)专题复习要适当拔高,兼顾好不同层次的学生。专题的划分要合理,要结合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,精选习题,强化训练,在训练中注意查漏补缺。
(3)专题的选择要准、安排时间要合理。专题要有代表性,切忌面面俱到;专题要由针对性,围绕热点、难点、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。
(4)注重解题后的反思和方法归纳,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。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。不能加大练习量,更不能搞题海战术。

 



  • 上一个文章:
  •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
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    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@163.com联系.
    全站专题
    · 英语四六级查分  · 甘肃省教育考试院  · 吉林省教育考试院  · 湖北省教育考试院  · 安徽招生考试网  · 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  · 招考资讯网  · 浙江省教育考试网  · 湖北招生信息网  · 重庆招考信息网  · 广东考试服务网  · 上海教育考试院  · 湖南省教育考试院  · 广西招生考试网  · 云南招生考试院  · 黑龙江省招生考试院  · 临汾  · 苏北四市  · 中考志愿填报  · 三省五校联考  · 中考分数线  · 中考录取查询  · 中考查分网  · 中考作文网  · 中考试题答案网  · 高考零分作文  · 高考成绩查询2017  · 高考试题及答案  · 公安警察院校招生  · 西藏教育考试院  · 青海招考信息网  · 云南省招考频道  · 四川省教育考试院  · 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  · 新疆招生网  · 广东省教育考试院  · 湖南招生考试信息港  · 重庆市教育考试院  · 湖北教育考试网  · 江西省教育考试院  · 江苏省教育考试院  · 吉林省教育信息网  · 黑龙江招生考试信息港  · 山西招生考试网  · 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  · 北京教育考试院  · 辽宁招生考试之窗  · 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  · 河北省教育考试院  · 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  · 广西招生考试院  · 海南省考试局  · 河南省招生办公室  · 贵州省招生考试院  · 宁夏教育考试院  · 浙江教育考试院  · 上海招考热线  · 福建省教育考试院  · 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  · 成绩查询、录取查询、网上报名系统  · 香港高校内地招生  · 空军招飞  · 自主招生保送生小语种  · 中国大学排行榜  · 高考满分作文|高考作文  · 高考志愿填报指导、平行志愿  · 高水平运动员体育特长生招生  · 高考报名  · 艺术特长生  · 空乘招生民航招飞  · 高考志愿填报  · 军校招生网_国防生招生_军校名单  · 单招


   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版权申明 | 网站导航 | 手机版
    琼ICP备12003406号